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

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刚:青少年抑郁 家长病耻感比孩子更重

在2024年北京市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聚焦儿童青少年抑郁问题建言献策。

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介绍,疫情过后,因情绪障碍前往医院就诊的孩子有所增加,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是孩子们最常主诉的压力来源,也是抑郁的诱发因素。

他认为,学校心理教师没有医学背景,无法做到抑郁症的早期筛查诊断,应当建立一套集预防、筛查、诊断、干预于一体的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将心理学与医学联动。

他还提到,由于家长的病耻感,孩子从出现症状到得到规范治疗往往有一到两年的延迟,给疾病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门诊抑郁症患儿最常主诉学业压力

新京报:今年上会,很多代表都在讨论儿童青少年抑郁增加的问题,作为抑郁症的医学专家,你对这个现象有什么感受?

王刚:疫情过后,不管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各地精神专科医院都出现诊疗数增长。大家原本以为疫情过后压力减轻,心理问题就会缓解,实际上并不是这样。

新京报:临床接诊情况是怎样的?

王刚:儿科病房一床难求。我们老院区的儿科有50多张床位,要收七八十个孩子。最近我们迁移了儿科病房,将北锣鼓巷两个院子进行装修改造,将床位扩到八九十张,环境也比病房楼好,希望孩子在这里能有更好的居住体验。

新京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王刚:抑郁症的发病有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一个人的生物学基础,通俗一点说,有些人天生就比其他人更容易抑郁发病、或者更不容易发病;外因则与长期的应激性压力有关。门诊学龄孩子的自述,最多反映的是学习压力,其次是人际关系。

疫情后患儿增长的原因没有定论,我们猜测可能跟孩子们学习、社交环境发生变化有关。我们的住院患儿中,七成是情绪障碍,抑郁、焦虑、双相情感障碍,这是尤为值得关注的一点,因为有自伤自杀症状的孩子,超过七成是这些精神疾病所致,而绝大多数情绪障碍是可以治疗的。

学校心理服务体系应与医学联动

新京报:怎么缓解这个问题?学校的心理服务体系能发挥作用吗?

王刚:学校配备了心理教师,建立了一套心理服务体系,但孩子这么多心理问题,疫情过后愈演愈烈,说明这套体系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这套体系的问题在于,心理教师只有心理学背景,没有医学背景,单纯的心理学不能及早识别和干预孩子的抑郁症。

很多人将心理学和精神医学混淆,实质上心理学不能对疾病进行诊断和干预,这是医学的范畴,抑郁症作为一种疾病,它的诊断和治疗要遵循医学原则,只有医生才能开具处方进行临床干预,心理教师是不可以的。

新京报:你觉得应该怎么做?

王刚:想迅速遏制发病率,及时发现和治疗抑郁症患儿,要让医学主导,心理学为辅;想长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要让心理学主导,医学为辅。

校园的心理干预,应当是心理学和医学联动的体系,这需要一个社会性的统筹机制。如果医院仅作为被动接受者,不能及早干预治疗,发病将得不到很好的遏制。

新京报:这套体系要怎么运行?

王刚:针对孩子的疾病,它应该是集预防、筛查、诊断、干预于一体的闭环体系,这套体系中,医疗是设计主导,明确筛查的标准、进行诊断和治疗,心理教师经过充分的培训,执行其中的一部分工作。

疫情期间,我们曾给一些高校心理教师进行了培训,其中包括理论课程,也包括来到医院门诊、病房见习,他们反映收获特别大。心理教师是接触孩子的第一道防线,只有让他们知道抑郁症是怎么一回事,他们遇到类似的孩子,才可以及时推荐到医疗机构明确诊断,帮助孩子消除病耻感。

家长的病耻感延迟了患儿诊治时机

新京报:你对家长有什么建议吗?

王刚:家长应增加对抑郁症的了解,消除病耻感非常重要。我们发现,孩子发病后能及时送到医院的,只有极少一部分非常开明的家长,大部分从发病到就诊之间有很大延迟,我见过拖得最久的有十几年。拖得越久,治疗难度就越大。

新京报:家长是不知道,还是不愿意接受?

王刚:不知道,也不愿意接受。家长弄不清楚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孩子有问题了,他们倾向于先送到社会上的心理咨询机构。让孩子走进“精神病医院”,是家长非常抵触的一件事。

一些家长有一种奇怪的心理,好像疾病不是发生的,而是由医生“发配”的,只要不看医生,就可以当作没有疾病。有的家长来找我并不是为了给孩子治病,而是希望我宣布孩子没病,他们就可以告诉孩子,专家都说你没病,你要好好学习,不要瞎想。

新京报:这就是你提到的病耻感,病耻感的本质是什么?

王刚:父母担心孩子确诊了精神疾病,就被扣上了一顶帽子。他们感受到社会对抑郁症的污名化,由此产生了羞耻感。

新京报:这种羞耻感是基于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偏见,还是基于父母自身的主观感受?譬如人会不会将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外界,觉得外界与我们的观念一致,从而感到羞耻?

王刚:主客观因素都有,确实也跟家长对抑郁症的接受度有很大关系。我认为抑郁症近年来被广泛地讨论,社会对此的认知与接受度在提升,尤其基于我们的调研和出诊经验,病耻感的轻重与年龄也有关系。

新京报:年轻人更能接受?

王刚:是的,至少中学生、大学生对此比较接受。

门诊确诊抑郁后,很多孩子不觉得如何,父母表情很沉重;有时医生与孩子沟通,父母在场时孩子不愿意说,父母出去后就愿意说了,这说明孩子感到父母对病情非常忧心,或者父母并不接纳自己的疾病。

我有一个患者,确诊后担心女儿接受不了,我说你多想了,现在的孩子开明得很,没准儿还会劝你看病,果然她女儿觉得没啥,周末经常来医院陪妈妈。

我曾经做过一个两三千人的调研,在怀疑自己得了抑郁症的人群中,只有三成左右知道要去医院诊断,且越年轻越倾向于去医院,病耻感越小。这个年龄区别特别明显,40岁是一条分界线,25-30岁是最无所谓的。年轻人受教育程度更高,接受信息更多,思想更独立,对疾病的看法更客观。

新京报:父母的病耻感会影响孩子对疾病的感受吗?

王刚:肯定的。父母是孩子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持系统,父母对疾病开明,孩子就越开明,不会感到特别大的压力,反之亦然。影响孩子抑郁症预后的因素中,父母对疾病的接受程度有很大影响,父母抵触这个病,孩子的治疗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

“望子成龙”是养育误区 父母应接纳真实的孩子

新京报:在精神科医生眼里,父母最常见的养育误区是什么?

王刚:最常见的误区就是“望子成龙”,不接受孩子本身的天性和天赋,不接受孩子是普通人。有些父母反驳,我们从来不逼孩子一定要优秀,没错,大人嘴上不说,但态度说明一切。孩子考得好,家长神采飞扬,考得差,脸就拉下来了,孩子敏感得很,能不知道父母真正的想法吗?

新京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下,让父母去接受子女不优秀这件事,似乎比较困难。

王刚:幸福有很多维度,不优秀就不幸福吗?如果父母自己是普通人,孩子为什么不可以?即便父母是成功人士,孩子又为什么不能是普通人?每个孩子天生就是不一样的。

新京报:很多家长会觉得,我逼孩子优秀,是担忧孩子没有更好的未来。

王刚:家长要有判断力。抑郁症是一种疾病,是孩子健康不得病重要,还是所谓优秀更重要。

新京报:学校教育的问题在哪里?

王刚:一直在提教改,但学校真的可以做到不“卷”吗?还有一些更具象的问题,比如运动,它对于情绪调节的贡献能到20%至30%,学校能否真的保证孩子到操场自由运动?只是一部分家长不接受孩子磕碰,是不是就要因噎废食?

不要“迷信”心理学自测量表

新京报:近年来大家对心理学的兴趣越来越高,网上也出现了很多心理学自测量表,譬如16型人格测试、焦虑评估、抑郁测试等,你怎么看待这些测试?

王刚:普通人自己进行心理测量,容易出现一个误区,把筛查当作诊断、把严重程度的评估工具当作诊断。筛查、诊断、评估,这些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专业人士才能做的事情。

新京报:那大家能进行自测吗?

王刚:愿意测当然可以,但要知道自测的局限性,以及下一步该怎么做。自测量表不是诊断工具,不要因为一个量表“诊断”自己得了病。

量表也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筛查只提供可能性,任何精神疾病的诊断,都不是光靠量表或者化验检查结果,这些是辅助诊断工具,最终要靠医生进行综合诊断。

何况很多量表,如果没有专业人士进行解释,普通人无法准确理解。比如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正确的翻译是抑郁症,指的是完整发作的抑郁,经常被翻译成重度抑郁,普通人怎么知道?所以怀疑自己有情绪障碍方面的问题,不要依赖量表,一定要找医生进行诊断。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杨许丽

青少年抑郁家长 相关新闻加载中点击加载更多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之窗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网友:张奶奶您好!四岁的女宝前段时间感冒引起扁桃体肥大,去医院医生说这个只能到青春期才能恢复,那这期间需要注意什么呢?谢谢您。回答专家张思莱医师(新浪母婴研究院专家,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4~6岁扁桃体发育到[全文]
    2024-03-13 02:16
  • 在2024年北京市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聚焦儿童青少年抑郁问题建言献策。北京市人大代表、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介绍,疫情过后,因情绪障碍前往医院就诊的孩子有所增加,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是孩子们最常主诉的压力来源,也是抑郁的诱发因素。他认为,学[全文]
    2024-01-26 02:17
  • 记者19日晚从青海省教育厅了解到,目前已开通面向灾区学生、研究生考试考生等群体的心理援助热线、资助咨询热线、考生求助热线,现予以公告如下:一、心理援助热线(一)服务对象受灾地区中小学生。(二)服务方式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委员会心理援助热线:[全文]
    2023-12-21 02:17
  • 数字技术的普及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但是,“困在短视频里的留守儿童”也引起社会上下的广泛关注。2022年中国留守儿童数据统计分析显示,我国不满16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与此同时,视频直播类App在农村的安装[全文]
    2023-11-29 02:16
  • 武汉晚报讯(记者刘璇 通讯员尹茜 李林牧)3月22日是“世界昏迷日”。16日,北京朝阳中西医结合急诊抢救中心董月青教授做客长江日报大武汉直播间时指出,及时把微小意识状态的人甄别出来,在黄金时间窗内接受促醒治疗,有很大可能将他们唤醒。2022[全文]
    2023-03-18 02:00
  • “叮铃、叮铃、叮铃。”临近晚饭时,一连3条手机短信声接连响起,52岁的张女士放下餐具,从一旁捧着手机打游戏的孙儿明明手里拿回手机,想看看短信内容。谁知这竟是三条扣款信息,仅仅30多秒的时间,卡上五万多元就被转走……这让张女士震惊不已:这些钱[全文]
    2023-02-22 02:08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4 by 湖北之窗 hb.jsxwn.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