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房票制度铺开,以及回迁面积直接兑换商品房的尝试,网上出现越来越多离谱发言:
真的是小刀屁股,开眼了!
居然用“污染”这个词形容村民,不知情的还以为他们触犯什么天条了。
更夸张的是,有人认同这种观点?
掌牛哥就想问问,广州村民拿着房票换商品房,到底怎么业主了吗???
先看部分业主不愿意和村民同住同读的理由:
第一,影响房价。
我整理了一下,在他们看来回迁房影响房价的原因有很多,譬如“回迁房”的标签,在二手市场上很掉价,给人感觉业主圈层不够纯粹。
还有业主担心村民会将回迁房出租,使小区租客比例大增,住客鱼龙混杂,降低居住品质;村民随便低价卖房,扰乱小区定价等等。
第二,村民素质低。
列举情况包括乱扔垃圾、清明烧钱、爱打牌打麻将、说话大声等等。
关于这点,掌牛哥是有一点点话语权的,毕竟近年住过的两个小区(琶洲&广钢),都是商品房和回迁房混合的。
就我观察情况来看,有回迁房的小区,确实是老人家更多,而且是那种有钱有闲的爷爷奶奶。
麻将也好,打牌也罢,这些本身就是老人常见的消遣娱乐,只要不涉及,个人认为没有毛病。
严格来说,麻将还是国粹呢对不对。
至于卫生噪音等等其他问题,业主应该要找每个月收了各位钱的物业公司去处理。
第三,村民孩子缺乏学习动力,成绩不行。
接下来,看看辩方是如何反驳的:
第一,大部分村民不想拆迁,也看不上商品房。
简单总价下评论区村民们的态度:
搞清楚先来后到的次序,别觉得村民占了业主的便宜,实际情况是村民可能更吃亏。
第二,村民更有钱有闲鸡娃。
掌牛哥认为,尽管老话都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实际上,学校和小区环境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影响,远没有家庭氛围和经济条件重要。
各位爸妈与其在意小区邻居如何,学校同学怎样,还不如多花点时间陪读或者卷自己多赚钱,发挥“钞能力”的托举作用来得实际。
第三,村民回迁读书合理合规,业主没有权利干涉开发商将房子给谁,自己邻居孩子同学是谁。
简单来说,有意见的业主是手伸太长,管太多。
看完两个阵型的观点,掌牛哥谈谈自己的感受吧。
首先,一样米养百样人。
业主有素质低的,村民也不是个个躺平,以“业主”和“村民”对人进行三六九等分,完全是刻板印象。
尤其是现在的村民,跟父辈的老村民在认知、学历和生活方式上都已大相径庭。
也许有人会说,怎么买房、花多少钱买房确实可以体现一个家庭认知、收入的差异啊。
那要这么说,以后大家干脆按学历、按收入、按行业分类买房得了,在学校也这么分班好了……
其次,商品房小区里的回迁房,占比很有限。
国企组织村民实地看房 图源:广州开发区城市发展集团
以黄埔用房票兑换最多的科城新世代为例,综合市场消息,该盘目前大概承接了900多套回迁房。
听着好像很多,然而该盘首期可售房源就有2100套,整个项目的供应量大概在15000套。
还有悦辰壹号,承接回迁房约600来套,而整个小区的供应套数在4200多套。
目前来看,每个小区的回迁房占比非常有限,哪怕未来承接再多房票,也不可能改变小区作为“商品房”的根本属性。
另外,各位业主也要明白:
无论你愿意与否,村民业主混住是大势所趋。
像在这个星期,继荔湾、黄埔、天河、花都区推出房票政策后,南沙区也加入了房票队伍。
与此同时,在房票兑换名单上的开发商和小区都在不断增加,跨区兑换的案例也越来越普遍。
说得扎心一点,除非你买豪宅,置业门槛够高,否则就是有村民与你做邻居的可能性。
能放下偏见,能接受是最好。
不能接受的,要不搬家,要不忍着。
注:1*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2*本文只供参照,不构成投资建议。
上一篇 旧改,中国楼市的万金油!
下一篇 没有了